我校联合北京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召开“阿坝地区红色资源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5-07-14 资料来源:

【本网讯】2025年7月13日“阿坝地区红色资源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研讨会”在阿坝县城关一小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共阿坝县委宣传部、共青团阿坝县委员会联合主办,北京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阿坝师范学院社会实践团深度参与。与会人员聚焦“红色资源赋能高校思政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核心议题,深入研讨红色资源的时代育人价值与创新实践路径,致力构建长效协作机制。

深挖育人资源:阿坝资源的历史底蕴与时代价值

研讨会开篇,阿坝县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中心负责人系统梳理了阿坝州丰富的红色资源“家底”。重点介绍了见证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奋斗历程的达维会师遗址、卓克基土司官寨、日干乔湿地、巴西会议会址等珍贵红色遗址遗迹。

中共阿坝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泽让扎西进一步阐释了阿坝红色资源的历史脉络与深刻时代内涵。他回顾了红军长征在阿坝翻越33座大雪山、三过沼泽地的壮举,以及土门战役、包座战役等彰显革命先烈无畏精神的经典战例。泽让扎西强调,这些承载着“团结奋斗”“军民同心”伟大精神的红色资源,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可替代的生动教材与力量源泉。

在核心研讨环节,三所高校代表分享了将阿坝红色资源深度融入育人体系的创新实践。阿坝师范学院作为民族地区高校,长期扎根民族地区,构建了“1+5”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育人体系。即以“红色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通过强化政治引领、深化思想启迪、加强文化浸润、夯实学理支撑、突出实践锤炼五大举措,实现红色资源与铸牢教育深度融合,成效显著。北京师范大学提出了“故事跨时代展演”的创意路径,着力将红军长征历史场景转化为沉浸式思政实践课堂,让历史“活”起来,增强教育的感染力与代入感。西北师范大学分析了 学校依托“西北少数民族师资培训中心”和“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的独特优势,形成了“师资培养+理论研究+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为民族地区持续输送优秀人才,理论研究支撑实践发展。

协同机制构建:共绘红色育人新蓝图

围绕“协同提质高校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协作机制”议题,与会各方达成多项实质性合作共识,一是共建共享数字资源库, 三校将联合建立“阿坝红色资源数据库”,系统整合史料、研究成果、影像资料等,打破信息壁垒,实现优质资源互联互通;二是明确分工互补协作, 构建深度协作机制,明晰各校在理论研究、技术支持、实地教学组织等方面的职责,形成“理论+技术+实践”优势互补模式;三是共育师资提升能力,联合组建“红色思政课教师培训营”,邀请权威专家开展专项培训,共享优质教案与教学方法,合作申报重大课题,共同产出可推广的研究成果与实践范式;四是建立成效评估体系: 为确保协作育人落地见效,将共同设计科学评估机制,跟踪反馈合作项目的实施效果。

凝聚共识展望未来:续写思政教育新篇章

会议指出,阿坝红色资源所蕴含的精神内核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目标高度契合。未来,三校将进一步深化合作,通过共建共享红色教育教学基地、联合开发特色课程与教材、常态化开展跨校学生实践研学活动等多种形式,将红色基因全方位、全过程融入人才培养,让长征精神等宝贵财富在新时代青年心中生根发芽。

共青团阿坝县委员会副书记严木参在总结发言中表示:“本次研讨会成功搭建了高校智力资源与阿坝丰富红色资源对接的桥梁。期待以此为起点,推动红色教育实现从‘理论宣讲’向‘实践浸润’的深刻转变,引导各族青年在重温长征壮举、感悟团结伟力中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磅礴青春力量。”

供稿、供图:校团委

编辑:陈凌云

编审:查旺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