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在全省上下深入贯彻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之际,四川省委党校、电子科技大学、阿坝师范学院等8所高校联合举办“四川省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线上研讨会,2020年12月12日9:00,我校领导于行政楼406会议室参加线上会议。

四川省教育厅宣传思想与统战处副处长刘海峰,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申小蓉,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满意,电子科技大学王让新、吴燕、刘宗灵,西南民族大学徐学初,攀枝花学院朱云生,我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向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毛英,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梁建东,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永国、马克思主义学院历史专业教研室主任陈世英与会。大会分为开幕式和学术交流两部分。吴满意与梁建东主持会议。
申小蓉致欢迎词。她表示,红色文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组成部分,要推动党的理想信念教育长效化、制度化,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将红色基因传承好,把红色资源利用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她谈到,高校办学应与红色文化融合,并将其发展成为四川高校的办学特色。她认为,各高校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向武向各兄弟院校对我校的帮助和关怀表示真挚的感谢。他谈到,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工作,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方针的核心工程,是高等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重大工程。他表示,要办好现代化高校,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学生成长成材奠定基础。在党的领导下,我校将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充分利用汶川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加强思想教育,将红色文化充分融入教学培养全过程。他诚邀参会各院校专家学者莅临我校商讨工作。

刘海峰报告5G工程工作突破思路。就“如何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他提出“五个抓”解决方针。抓基因,植根四川红色文化资源,从各途径各方式抓红色基因。抓基础,抓好思政教师的配备资源。抓建设,完善体制机制建设。抓激励,推动激励政策的落实。抓技校,对民办高校建立有效的评测机制。他强调,光荣传统不能丢,红色基因不能变,要立足于“两个大局”确保初心不改、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确保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电子科技大学王让新、西南民族大学徐学初、攀枝花学院朱云生、电子科技大学吴燕、刘崇灵作交流发言,通过不同着力点探讨如何将“四川省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梁建东主持会议交流工作。
王让新从“如何看待文化、文化的本质、功能以及如何融入教学”四个方面作学术交流发言。他谈到,红色文化反映了实在的客观规律,是中国人民新时代伟大创造的历史见证,是中国共产党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就红色文化如何融入思政教学,他向参会各高校提出三点建议:走出去,请进来,与红色文化学院建立合作;积极开展网上学习思政教学;思政老师全面深刻地将红色文化融入课堂。
徐学初认为,四川红色文化,广义而言即川渝红色文化的整合。现代高校要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建设”和“红色文化政治教育”两大机遇,积极探索,将川渝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教学。
朱云生以三线廉洁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攀大实践为例展开讲述。他认为,“三线建设”是党和国家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三线精神”基本内涵即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四层逻辑”是三线建设的社会实践。文化育人要研究整体思路,要融入课堂、融入实践教育、融入社团教育。
吴燕围绕红军长征的故事作学术交流。
刘宗灵从红色文化传统的鲜血铸就、深刻内涵、当代价值三个方面解读红色文化传统。他认为,红色文化传统的深刻内涵是阶级性和科学性、革命性和先进性、实践性和人民性、民族性和国际性、继承性和创新型,兼收并蓄和与时俱进的统一。
毛英作研讨会总结发言。他认为,会议对全省高校政治思想工作具有启发和指导作用,有利于推进四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参会各学校利用此次会议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对高校思政教学有了进一步认识和了解,有利于结合实际贯彻落实好思政教学工作,有利于推进红色文化融入高校的工作进程,促进四川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学落地落实。

文:陈元杰、廖雪莹、王玥、向美霖
摄影记者:黄琮钦
编辑:周正
编审:郑文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