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举行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院级团队答辩会
发布时间:2025-09-07 资料来源:

【本网讯】 20259316:30,外国语学院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院级团队答辩会于树人楼A403顺利举行。出席本次会议的有外国语学院2023 1班班导师徐苏、20241班班导师潘慧、20242班班导师蒲红娟、2024 3班班导师余静、20251班班导师唐明安、20253班班导师苏婷婷、辅导员李柳、专任教师廖祯芳、助管员祝娜,以及参与本次“三下乡”实践活动的院级重点团队全体成员。

首先,“探秘阿坝三江水磨,共筑民族团结情”实践队上台汇报。该团队以“民族团结”为主线,分享了在四川阿坝水磨镇调研期间的所见、所思、所得。唐明安老师抛出“此行最大收获”之问,三位队员分别从沟通能力、民族认知、历史感悟三个方面回答,阐明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切体悟。

第二支“阿师非遗寻迹共铸实践队”聚焦非遗与民族团结的融合路径。团队代表简要介绍了参观红军长征文化宣讲馆、面向儿童的互动宣讲、苗族文化访谈、慰问独居老人以及苗汉文化问卷调研等实践内容。徐苏老师提问:“未来如何把非遗与专业结合?”,队员回答:“将以英语纪录片的形式把非遗故事推向海外社交媒体,让世界看见中国民族文化。”;蒲红娟老师则关注“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队员坦言“跨组织对接不畅”是最大挑战。

第三支“语言架桥连童心,科技搭手振乡村”实践队通过vlog开场,彰显支教与助农双线并行。面对“提高教育水平是否夸大”的提问,队员将“提升教育质量”改为“提升学习兴趣”;对“科技助农是否夸大”的疑虑,队员以“新媒体直播带货帮农户拓宽销路”作答。徐苏老师请队员分享最难忘的瞬间,大家回忆起天全县一位独居退伍老奶奶的“阴冷却温暖”的家,感慨“一个村庄的缩影,也能照见中国农村的坚韧”。

答辩结束后,徐苏老师作总结讲话。她指出,三下乡是“行走的思政课”,勉励同学们把专业知识写进祖国大地,用青春与奉献继续书写实践答卷。徐老师强调,唯有“学以致用、敢于奉献”,才能让青春与时代双向奔赴。

本次答辩会的顺利举行,是实践活动的关键收尾与价值升华环节。它不仅让团队系统梳理实践脉络、提炼成果亮点、反思不足,而且为学院搭建了审核实践质量、筛选优秀项目的平台。通过成果展示,为其他团队提供借鉴,更能直观呈现实践的社会价值,强化团队服务乡村、助力发展的责任感,推动“三下乡”活动落到实处,切实提升学生实践育人成效。

IMG_256

【图】团队汇报

IMG_256

【图】团队汇报

IMG_256

【图】班导师总结讲话

文字:周英畑

摄影:外院提供

编辑:郑倩

编审:尹虹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