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2025年9月3日16:30,外国语学院在学院会议室举行2025年度骨干教师教育信息技术专题培训高级研修班学习汇报会。此次会议共有8位老师进行了精彩分享。她们均参与了教育部协同提质计划北师大组团2025年专项帮扶项目,分别前往北京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参加培训,此次汇报会旨在分享学习心得,促进共同成长。
会上,老师们依次登台,结合自身培训经历,深入分享学习成果。赴北京师范大学参训的蒲红娟老师以“数智技术赋能教育教学变革”为主题展开分享。她首先系统阐述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国际背景与政策支撑,让与会教师对教育数字化的大趋势有了更清晰的认识。随后,紧密结合英语学科特点,重点剖析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启发式内容生成、情境化语言训练、个性化学习支持等方面的广阔应用前景。蒲老师还依据《教师数字素养》行业标准,呼吁全体教师从“数字化意识、技术知识、应用能力、社会责任与专业发展”五大维度全面提升数字素养,为教育数字化转型筑牢根基。
杨正翠老师代表西北师范大学培训小组进行汇报,内容涵盖教学、科研、人工智能应用与心理健康四个维度。在教学方面,她强调坚持“三性一度”标准,即教学要具备思想性、学术性、创新性和适度挑战性,同时遵循“诱发 - 驱动 - 参与 - 生成”的教学路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科研方面,她提出“重读经典、提炼真问题、深耕区域特色、展开学科对话”的务实建议,为教师科研工作指明方向。在人工智能应用上,她提倡“AI + 教师”协同模式,借助BROKE(背景 - 目标 - 资源 - 知识 - 评估)等原则优化教学设计,同时提醒教师要警惕“认知外包”,注重深度思考与迭代生成,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此外,小组还从“立自我、正心态、建联结、求身心和谐”四个方面分享了教师心理调适的策略,助力教师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赴青海师范大学参训的吴雨宏老师以“推动课堂教学革命”为主题,介绍了以工作坊形式开展的三轮项目式研讨。第一轮从课堂教学“实然”与“应然”的比对入手,让教师们清晰认识到当前课堂教学的现状与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第二轮聚焦真实教学问题的对策探讨,鼓励教师们积极思考、集思广益,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第三轮从学生视角反思“好课堂”特征,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吴老师特别提到“学习大纲”设计的学生中心理念,以及“学习共同体”行动理念对大学课堂自我革新的重要启发,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整场汇报会内容充实、视野开阔,既有理论引领又贴近教学实际。与会教师纷纷表示,本次分享不仅拓宽了教育数字化与智能教学的认识边界,也更坚定了大家积极拥抱技术变革、推动课堂创新、践行育人使命的信心与决心。学院今后将继续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支持更多教师参与高水平研修,共同推进外语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



【图】汇报会现场
文字:周英畑
摄影:外院提供
编辑:郑倩
编审:尹虹霓